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

切馬拉糕刀法的啟示

西式奶油蛋糕與粵式馬拉糕有什麼分別?

這個問題有點「無厘頭」吧?──不知道為什麼有這個問題。對絕大部分香港人來說,這應當不是問題,一定可以多角度地指出其中的分別來:味道、製作、色澤、材料、價錢……以至文化涵意等等。

那麼,切割方法呢?就是說,假若有一個生日蛋糕和一個馬拉糕放在面前,你會怎麼分切?

兩者顯然不同。西式奶油蛋糕較小,材料按不同上下層次、同心圓而分布,切割時會每刀都經過圓心,切成扇面狀,於是每件都可以吃到各種材料、味道。

馬拉糕就不同了。我們平常到酒樓吃到的馬拉糕都已切開一件一件,但有時也會在點心車上見到一大盤放在蒸籠的馬拉糕,雖然切開,但可以看到剛蒸好時面盤大的原狀。可以看到,它是縱橫分切的。它的材料混合一起,切開了,每一件都相同,不過有些「嘴尖」的食客,會挑靠邊的來說,認為口感軟滑些。

這分別,對於絕大部分香港人來說,該屬常識吧,雖然沒有細想過,但都一定知道。

可是昨晚,我們到一家酒樓吃晚飯卻見到令我們都瞪大了眼的一幕。

我們帶備了一個蛋糕,交給酒樓,吩咐要飯後再上桌享用。吃過飯,上蛋糕了,一位中年女待應把蛋糕移到旁邊一張桌子上分切,我們都有興緻地看着。第一刀,取圓的直徑切下,沒問題;第二刀,奇怪了,取的竟是一條與第一刀平行的線。我們當中立即有人「驚呼」一聲。第三刀再落,我們知道出問題了,她以為在切「馬拉糕」!

我們立即要求「刀下留糕」,還是自己來吧。那忌廉芝士蛋糕不大,我們人也不多,切壞了,對口福沒有多大影響,但都對眼前一幕大開眼界而大惑不解,想不到會有人這樣切西式蛋糕,更想不到這樣下刀的是酒樓的待應,酒樓的培訓顯然不足。

我們思忖,那位待應該是新移民吧?她可能從來沒有吃過生日蛋糕,她昨晚切的可能是生平第一個西式蛋糕。你忍心追究嗎?就當作是笑談好了。

追究不必,但可以稍作深究。

人的思維有不愛思考的趨勢,所有事情都盡可能形成定勢,然後按既定模式做事,形成無意識動作,不作思考,也不必思考。吃飯、穿衣、走路……等等都不假思索地去做,駕車、開關電腦……也可以不假思索。

一本關於創意的書有這樣的論述:The real purpose of thinking is to abolish thinking. As a self-organizing information system, the human brain allows incoming information to organize itself into routine patterns. (思考的真正目的是撤銷思考。人的大腦作為一個自我組織的信息系統,會讓輸入的信息形成慣性模式。)創意設計,就是要讓設計方便得讓你很快就「唔使用腦」地使用。這就是「傻瓜機」大受歡迎的最大秘密。

必須知道,這是不自覺地進行的。人因此經常「唔使用腦」地行事,按習慣了的模式去做事、去看問題、去「思考」── 一切其實都不假思索,按「自動波」(既定程式)進行。真至踫了釘 ── 例如發覺切馬拉糕的刀法原來是不可以切遍天下的 ── 才猛然驚覺。

2 則留言:

  1. 子非魚,焉知魚之不樂! 呃你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子非魚,焉知魚之不樂! 呃你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