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

坐廁蹲廁,孰優孰劣

該坐着?還是該蹲着?

隨着環保潮流興起,全世界都時興回歸自然,吃有機食品、穿棉麻衣物……等等。有人也在提倡另一種認為是有益健康的生活習慣──蹲廁。這會受歡迎嗎?

這與我們的定識有衝突。自從「現代化」開始,坐式抽水馬桶就被看作是「文明」的象徵之一;傳統的蹲式如廁被視為落後的表現。在大陸,要建設現代化文明廁所的主要內容之一,就是增建坐廁,既是為了適應外地旅客的習慣,也是為了引進「文明」。

可是現在的研究卻發現,人類傳統以來的蹲式排便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,也更便於「排毒」,因而有利於健康,特別是治療痔瘡。

昨天在 Slate 上讀到一篇題為 Don't Just Sit There! How bathroom posture affects your health (別老坐在那兒!如廁姿勢對健康的影響)的文章(http://www.slate.com/id/2264657/),有大開眼界之感,才知道其中原來大有學問,一向的概念被顛覆了。

人類原本都是蹲著排便的,直到如今,世界大部分人仍是這樣做,主要都在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,而發達國家都採用坐廁。坐廁看起來乾淨衛生,也舒適。用慣了坐廁的人,很多根本無法蹲着辦事。蹲下了,可能站不起來。美國人癡肥的越來越多,更難這樣做。

宜坐、宜蹲,其實取決於人的生理結構。人的消化廢物是通過直楊再到肛門排出的,真腸與肛門之間有個結構叫「直腸肛管角」,是個彎曲。當人站着的時候,這個彎曲呈90度,阻止排便。日本去年做過一個實驗,讓受試者吞下顯影物,再用以X光拍照,發現受試者使用坐廁時,上述彎曲拉直到100度;而採用蹲姿,角度進一步拉直至126度,證明的確較有利於排便。

以色列也做過試驗,發現受試者以蹲姿排便,平均用51秒,而採用坐姿者要用131秒,一旦改用蹲姿,都發覺「易辦事」。

據美國著名的 Bockus《胃腸病學》(Gastroenterology)教科書:「理想的排便姿勢是蹲姿,把大腿緊貼在腹腔上,使腹腔空間大減,而內壓增加,從而利於排便。」

一九七八年,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有一天痔瘡病發,要病休一天。美國總統手執無上大權,一天的病假也成了大新聞。後來《時代》周刊為此訪問了一名直腸病學家,他提出:「我們其實不宜坐着如廁,而適宜蹲着如廁。」

如今,這得到不少設計師的響應,已設計出了不少把原有坐廁改造為可蹲着使用的設施,還有蹲坐兩用的設計。

Slate 一文的作者「以身試法」,蹲在坐廁上辦事一個星期,發覺大有功效,本來要十分鐘才完成的事,一分鐘就辦妥了,頂多花兩分鐘。於是一個星期就節省了一個小時。開始時膝蓋難受,練習一星期,就習慣了,膝蓋也得到鍜練。

香港人做事講效率,你會不會考慮棄坐而蹲?

**
新式蹲廁設計:
http://www.pinz.com.sg/wc/index.html
http://taringahealth.com/InLieu.html
http://www.lillipad.co.nz/
http://www.toilet-related-ailments.com/new-squatting-platform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