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

愛看負面消息:人的天性

對於「壞消息就是好消息」的新聞觀點,我不以為然,但我得承認,這是有科學根據的。

我相信,記者、編輯當初提出 Bad news is good news 這個觀點時,不是出由科學考慮,而是從日常和業務經驗中總結出這個結論來的。大概,人們很早──遠在報紙出現之前──就認識到人們對壞事、壞話特別好奇了。中國老話裡就有這麼一句:好事不出門,醜事傳千里。人們就是有「八卦」的天性,豎直的耳朵、乜斜的眼睛都愛朝向壞事、壞話。現代傳媒專門報道負面消息,大可以辯解說:這不過是投人之所好而已。

中國與美國多年前曾經有過爭論,就是中國指責美國傳媒專門抹黑中國,傳媒上關於中國的報道,絕大部分是負面的,相對之下,中國關於美國的報道正面得多(中國也有過把美帝國主義說成腐朽不堪的時期)。中國的指責是對的,不過還要看到另一面:美國報紙關於美國的報道也以負面為主。

幾年前,美國媒體研究中心進行過一個關於美國三大電視台(ABCNBCCBS)六個月內新聞報道的調查,發覺負面新聞佔了差不多三分之二(61%),而正面新聞約只有七分之一(15%)

芝加哥大學的神經學家John T Cacioppo說,要怪的話,就怪大腦的「負面偏見」(negativity bias)。這可說是「生理決定論」(biological determinism),因為科學實驗證明,人聽到、看到負面消息時,腦電波的反應會異常興奮,遠強烈於正面消息帶來的反應。這樣的反應很敏銳,人一接收到負面消息,腦電波時就會活躍起來。

這對人的生理、心理、思想有不良影響是不言而喻的,有人為此「上癮」也不足為奇。習慣了這樣興奮的官能刺激,一旦失去刺激就會不安。有朋友看了〈新聞無俾益 不看更快樂〉一文給我電郵說,家中退休的另一半,每天花在新聞(報紙加電視)上的時間逾五個小時,「還要扮權威,還要迫我聽三手新聞」,「真係頂佢唔順」。

在這樣的負面消息不斷轟炸下,會出現〈新聞無俾益 不看更快樂〉一文中提到「習得性無助」(Learned helplessness),這是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佈、對現實無望、無奈的行為模式和心理狀態。美賓夕法尼大學的心理學教授Martin Seligman 說,這已形成「流行性抑鬱症」。日本的 Toshihiko Maruta 博士研究過樂觀精神與悲觀精神,他說人如何應對周遭發生的事情會影響人的夀命。

一般來說,快樂的人較長夀。由於人越來越不快樂了,有人發明了快樂指數,定時比較不同地方的人的快樂程度。知道這個指數的人也一定知道,快樂與否不取決於物質的繁榮。大體上,快樂與物質繁榮成反比,遠離現代經濟繁榮的地方的人反而較快樂。

還有一點:快樂的國度也遠離現代傳媒,沒有免費報紙,沒有24小時新聞台,人們不會每天看五小時新聞,接受負面消息的轟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