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4日 星期四

南極增冰:是喜?是憂?

關於全球暖化,最讓人擔心的是兩極冰帽融化。它意味着海洋水面上升,很多島嶼被淹沒、沿海地區成為澤國……。兩極冰帽融化很形象化,南極巨大冰山轟然崩塌、北極熊被困浮冰之上等等,電視上不時播放,讓人印象深刻。我還見過,有鋼琴家在置於浮冰上的巨型三角琴上忘情彈奏,浮冰漂動,背景中,冰岩動輒飛墜。

這些於是成為氣候暖化的形象畫面,也是主流媒體不斷傳遞的訊息,有意識地引導公眾,而與氣候暖化之說相違的訊息便有意無意地被淡化以至抑制了。

日前,《華盛頓郵報》上有這樣的報道:This new Antarctica study is bad news for climate change doubters (這項南極新研究對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是壞消息)。標題很有傾向性,初讀之,讓人糊塗。

報道先介紹,新的研究發現,南極的海冰不但沒有縮小反而擴大了。可是這怎麼是「懷疑論者」的壞消息?報道接着才以更新的研究作出否定:別高興,這是太平洋環流造成的,它就要逆轉。總之,氣候在暖化。

南極冰面擴大,是美國太空總署一項據衛星多年圖象分析的發現,去年十一月在《冰川學學報》(Journal of Glaciology) 上公布。研究發現,從一九九二年到二零零一年,南極每年增冰 1120 億噸;增速之後放慢,但到二零零八年之前仍每年增加 820 億噸。到二零一四年九月,環繞南極洲的海冰達 778 萬平方公里,是「歷來」最高紀錄。據此,海平面的上升可削減 0.23 毫米。

南極洲很大,面積約 1500 萬平方公里,外加約一成面積的海洋冰面。總體大約相當於一個半歐洲,或者中國加上南亞次大陸般大。南極極度嚴寒,很多地方最凍可達攝氏零下八九十度,因而至今沒有人跡,人類對它的了解其實不多。南極的西部即靠近南美洲那邊,是較有人煙的,電視上看到的南極畫面多數來自那裡。東邊,即靠近澳洲、太平洋那邊則罕有人到。東西兩邊的海冰情況不同,西邊較多融化現象,而東邊則增冰,兩者相衡,增多於減。德州大學科學家二零一四年的研究認為,西邊的海冰融化受到海底火山的活動有關,活動已持續了二萬年。

南極冰量增而不減的發現,該是對地球的好消息才對,無論支持暖化還是懷疑暖化,都該喜聞樂見。可是你發現傳媒上的反應相當情緒化,《華盛頓郵報》的報道是為一例。它的報道指出科學家仍不能真正了解為什麼南極冰量增加,又同時據美國和澳洲科學家的共同研究說,這不過是「太平洋數十年一循環的擺動」(Interdecadal Pacific Oscillation, IPO),它由赤道太平洋海面溫度變化引起的海流效應。太平洋南部因而形成低氣壓,繼而生風、成冰。這循環會逆向,效應可能相反。報道因而告訴「懷疑論者」,可別高興。

二零一三年,聯合國發表了新的《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報告》,就氣候變化發出更嚴厲的警告。報告引用了262 個電腦模型的預測,絕大部分都預測南極冰雪消融,而只有十個預測增加。

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去年十一月也報道過南極增冰的發現,報道採訪了多名持全球暖化立場的科學家之後說:「共識似乎是,南極在發生重大的融冰,很可能在未來多個世紀中使海平面上升。全球暖化會繼續存在嗎?會的,新的研究沒有說地球不再暖化了。」

可是霍金不久前預測,地球到二零三零年可能進入小冰河時期。

我也關注氣候變化問題,我相信氣候在暖化,但不會太擔心。一是認為電腦模型相對於地球氣候的複雜性,太簡陋了。二是認為氣候暖化有利於人類。與其擔心有待發生的未來,不如回望已經發生的過去:如果沒有氣候暖化,地球還處於電影《冰河時期》的環境,何來人類文明?正因為有了近一萬年來的暖化,才有數千來的急劇文明發展,東西皆然。歷史上,北半球的北方比現在溫暖得多呢。我們該感激全球暖化,也因此要悉心愛護難能可貴的地球環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