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2日 星期一

節慶疲勞的日子

尖東海旁的燈聖,與除夕夜看迎接 2017 元旦煙花的遊艇。
新舊歲交接的一段日子,在香港照例是商人的熱賣期。香港東西薈萃、華洋雜處,這三個多月裡的節慶一個接一個,真夠熱鬧。尖沙咀、中環等地的燈飾按不同節日更換設計,一連閃爍幾個月。大小商場、酒樓食肆都充分利用接踵而至的節日推銷商品,大做生意,但若較真的去問慶祝的是什麼,很多人可能答不出個所以然來。

熱鬧從十月尾就開始,首先是十月三十一日的洋人萬聖節,連中式酒樓也有南瓜裝飾。接着是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的感恩節。這兩個節都是近年才受美國風氣全球化的影響而熱鬧起來的。香港最傳統的洋人節日是耶穌誕,有一連多天的公眾假期。這些節慶都是天主教、基督教的節日,但都非常世俗化了,即使是非教徒,也一樣跟着把耶穌誕稱作聖誕,儘管耶穌並非他們心目中的聖人。聖誕已變成世俗的、商業的符號,宗教內容已被嚴重抽空了。

有大陸遊客接受香港電視台記者訪問說,要到香港來感受濃郁的聖誕氣氛。我很相信,這不過指節日的商業氣氛,指到布滿聖誕燈飾的商場、食肆、主題公園消費去,沒有幾人會去教堂參與子夜彌撒。大陸近年的聖誕氣氛也濃烈起來了,尤其是在沿海的大城市,也是商人鼓動起來的,為了刺激消費。

難怪,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聖誕彌撒中指出,「商業燈光已把主的光芒打進影子裏,我們只專注於禮物」,讓聖誕變成一頓饗宴;他提醒信眾不要遺忘還在抵受飢餓、危險的孩子、難民。傳媒有關報道的標題紛紛用上商業「騎刦」這字眼。

其實從歷史去看,這個節慶的確是騎刦的。耶穌的準確生日在哪一天,《聖經》沒有記載,於是基督教不同教派按各自的理解,在不同日子慶祝耶穌的誕辰,例如東正教的聖誕節是每年的一月七日。羅馬天主教則定為十二月二十五日,這是羅馬帝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之後才定下來的。這日子本來是敬拜太陽的異教徒節日,帝國為了取締基督教之外的信仰,索性把這節日變為基督教節日。

這樣的變質,在傳統節日中都不同程度地發生,中國的傳統節日亦一樣。中國的傳統節慶幾乎都與農耕運作有關,農村的忙與閑與節日有密切關係。隨着近數十年來中國大規模工業化與城市化,人口大量向城市遷移,傳統節日本來與農業經濟的聯繫不能不淡化,而商人則從中找到商機,使之商業化。很多人嘆息年味淡了,這無可奈何。

過了元旦,接着的大節是春節。不久前,手機上接連收到訊息說,今年的一月是多少百年一遇的一月,有元旦、臘八、小年、除夕、春節,又有五個星期日、星期一、星期二,因此是風水好日子。這其實無稀奇可言,更與風水無關。很多人不假思索地把訊息亂傳,反映出人們對傳統節日、對曆日的陌生,儘管天天都看着日曆過日子。

今年的春節在一月尾,與耶誕、元旦相差不到一個月,這增加了節慶忙碌。我住的大廈已開始春節布置,我自己也已開始寫揮春、送揮春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