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

春風迎立皆是春

今天早上,水仙浴露。
好像立春前天一到,感覺就不一樣,最明顯的是空氣濕潤了,還有一點融融小雨。今天早上走出陽台,正在盛開的水仙花都像剛出水的仙子,珠露滿身,潤澤晶瑩。天上,從南面飄來的雲朵疏密有致,雲隙之間處處悅目,那純淨的天藍,是古人製瓷之所謂秘製「雨過天青色」吧?

中國南北緯度遼闊,立春的意義大不相同。二千多年前制訂的二十四節氣,以華夏民族在中原活動中心的氣候為依據,如今氣候已發生相當大的變化,對各個節氣的認識相應地不同了。那時北方有梅花,有大象 (中原所在的河南簡稱「豫」,顯然與象有關),有鱷魚等等,這些都在氣候變冷之後消失了,北方人賞梅得下江南。

剛讀到,研究天氣的專家宋英傑說,如今,立春的寒冷程度在所有節氣中排第三位。立春了,中國 93% 陸地上還是冬天。在氣候學上,入春原來有標準,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達 10 攝氏度以上才算入春。立春時,中國的冬春分界線約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一線,線以南是春,線以北還是冬。「所謂立春,還只是一番『立意』」,如古籍《群芳譜》的解釋:「立,始建也。春氣始而建立也。」準確點說,這是迎春,春天還姍姍來遲呢。

香港的四季不大分明,如果不在意,春與秋一晃眼就過去,但春天的腳步確會輕輕踩過,你若不在意,可能輕得你感覺不出來。一立春,香港真的春來了。

因此,各地人們對節氣的認識都要「本地化」,就是要根據本地氣候認識各個節氣的意義,不能刻板地解釋。二十四節氣已成功「申遺」,屬於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,可是怎樣好好保護、傳承面對着困難。二十四節氣主要是為了指導農耕而發明制訂的,與大自然有密切關係,處處以物候變化為依據。如今,人們都往城市轉移,生活在密集人群和建築物形成的人工氣候島中,對自然氣候、物候都日漸疏遠了。

香港每到年頭,在大大小小勘輿學家和遍布坊間的運程書刊一起熱炒下,什麼時候立春很受注意,因為這意味着流年與運命的轉變。至於大自然在立春後的變化,反倒少獲注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