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

美英:英語從優勢到劣勢

「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」禍福之間的轉換,常常在你眼皮底下稍稍發生,待你驚覺變化時,新的現實可能已洞若觀火了。英語國家的英語優勢,可能就發生着這樣的轉變。

英語今天的優勢是誰都知道的。英語普及是全球化近年的突出現象。美國不但繼承了英國「日不落國」的世界地位,而且仗着比英國更強大的經濟、政治、軍事硬實力,加上前所未有的文化「軟實力」,向全世界發揮空前的影響,英語隨之環球流行。互聯網迅速蔓延下,英語如虎添翼,儼然成為世界語了。不同國家、民族的人要互相溝通,首選必然是英語。這是美英文化的強大載體,是美英最強大的軟實力。不論哪個國家的人,都得學習英語,你不用腳「走出去」,也要學點英語。

於是,在非英語地區,孩子們母語還未學好,就得牙牙學英語了。英語國家,尤其是美英的學生,可免此苦。用他們的母語說話,就走遍天下都不怕,何必學他國語言?中文這被稱「世上最難的語言」就更不要去踫了。

美英卻因此不知不覺地陷入了新的劣勢。孫子說:「知彼知己,百戰不殆。」別人都掌握你的語言,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無遠弗屆的網絡世界去了解你、刺探你,而你卻對別人的語言無知,只知己而不知彼,孰優孰劣是明擺着的。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不久前刊出〈英語為何成了英美的劣勢?〉一文,指出一個說英語的社會就像玻璃房:它會讓你變得透明;對於只會說英語的英國人和美國人而言,外國卻是不透明的。

在冷戰期間,西方以「鐵幕」譏笑蘇中等國。如今,資訊科技發達,美英精通外語的人少,不能了解對方,就如自我築起「鐵幕」來了。倒是別人對美英了如指掌,面對的只是「竹幕」。

《金融時報》的文章談到不少這樣的事例。例如「九一一」之後,美國用阿拉伯語審問疑犯困難重重,中央情報局的翻譯會與軍方常為一句說話的翻譯爭吵。

美國網絡戰專家 Adam Segal 說:俄羅斯和中國有很多知識淵博的人士,他們能夠從英語文件中篩選情報,一旦發現了令人尷尬的信息,可以通過英文社交網站或維基解密傳播出去,能依靠美國媒體放大故事。外國人可以用英語編造假新聞,而反過來就難了,美國缺乏明白哪些外國信息最重要的語言專家。

英國脫歐之發生,也關乎語言。「英國的兩個政治權力中心——議會和小報——幾乎只通曉一種語言。因此,英國人隨隨便便地投票支持退歐,對於歐洲其他國家將作何什麽反應一無所知。」在英語的傲慢下,英國多為外交官的多語種專家不被英國議會和小報信任。英國常駐歐盟代表 Ivan Rogers 爵士不久前辭職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這樣的傲慢已形成廣泛的無知,有如坐井觀天。《紐約時報》日前刊登了高級科技記者 John Markoff 等置名的 China Gains on the U.S. i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ms Race 一文,指出「中國人工智能趕超美國不是夢話」,其中不乏美國人普遍對中國大步前進的事實茫無所知的例子。

這關乎語言,更關乎心態。在香港,這很清楚。
**
舊文參閱:英語的未來命運
http://silverylines.blogspot.hk/2011/01/blog-post_11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