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

「綠色儲備」的守財奴

空闊靜謐的印洲塘
香港一些人頗有自賤、自殘的習慣,就是慣性地把自己的城市說得一無是處。這是近年,準確地說是回歸之後才出現的。這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變化,是從自大到自卑的不正常心理,自大時目空一切,什麼都是好的;自卑時什麼都不好,都是負值的。比如說,對香港的環境評價就是這樣,只要煙霞 (即是霧霾) 濃重了,傳媒例必就空氣污染抨擊一番,說藍天白雲消失了,矛頭自然指向政府。

事情的優劣好壞,要有個標準,或者要有個對照系。你說香港的街道是不是清潔,市民是不是有公德心,就要看怎麼比較,是與日本還是內地的城市比較? 環境問題也一樣。香港的人口密度之高在世界上數一數二,人均居住面積只得約一百五十平方英尺。據說,養一頭種豬,要有五十到一百平方英尺空間,比香港很多人的房間還大。可是香港的綠色空間比例,比很多城市都高,儘管用人均面積來計算就比下去了。

對宜居城市,有各種描述,例如溫哥華有二百個公園,有十八多英里的海濱長廊,還訂立了一個一百年的可持續發展計劃;三藩市則標榜市區 17% 面積是公園和綠色空間,每日出行人次近半採用公共交通工具、步行或踩單車。這都讓人羡慕。拿人煙稠密的香港的旺角、深水埗等地區來對比,香港差遠了。

不過以香港整體來比較,觀感應當不一樣。搜尋一下資料才知道,原來香港市區有大型公園 26 個,公園/花園/休憩處 1541 個,兒童遊樂場 705 個。此外有 24 郊野公園和 11 自然保育的特別地區,佔香港土地面積約四成。至於公共交通,香港可稱世界數一數二了。《運輸署二零一一年交通習慣調查研究報告》顯示,香港使用不同交通工具的乘客人次比例是:
鐵路 30%
港鐵 27% (那時兩鐵未合併)
輕鐵 3%
專利巴士 27%
公共小巴 13%
私家車輛 12%
特別用途巴士 9%
的士 6%
電車 2%
渡輪 1%
合計 100%
這表明,在香港,日常出行者 88%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。以二零一一年計算,香港只有 15.1% 住戶擁有私家車。在全世界都在推動減少碳排放的今天,這非常先進。

香港把市區密集地建設在約四分之一的土地上,固然造成人煙稠密,卻也形成非常高效率的市政系統,與居民衣食住行、生老病死有關的事情都可以在短距離內迅速完成。香港人躋身世界最長夀之列,這是很重要的因素。這種密集發展模式的優勢,正日益受到其他地方效法,而美國那種平面鋪開的模式若不能說「落後」,也可說不合時宜了。

香港的綠色空間很大,若以 70% 計算甚至可能是世界第一的,它的好處數之不盡。

香港的財政儲備高達八千六百億元 (一六至一七年度),政府因此被譏為守財奴。香港的綠色空間也是非常豐厚的「儲備」,包括土地儲備。香港近年爭拗不斷,以至於「社會撕裂」,主要原因之一是住屋問題,土地與房屋都供需失衡以至房價畸形飆升,市民、特別是年輕人怨氣充盈。但香港沒有足夠的土地嗎? 顯然,土地是有的,我們若不適當釋放而運用坐享的「綠色儲備」,以緩解社會最嚴重的矛盾,無疑也變成「守財奴」了──綠色守財奴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