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5日 星期六

「全球水墨畫大展」中的宏大與細碎

全球水墨畫大展會場
這個世界,什麼都有潮流,穿衣、吃喝、玩樂等消費行為固然如是,唱歌、繪畫、電影等文化藝術亦然。如今資訊傳播迅速,起於青萍之末的東西,要掀起風潮,似乎更容易。昨天去看畫展,彷彿感覺到這樣一個風潮,就是只用點,點出幾尺大紙的大畫來。

這是昨天去看「全球水墨畫大展」得到的粗淺印象之一。畫展規模很大,展出的作品與參與的畫家有四五百之眾,來自世界各地。組織者的魄力和能力都令人敬佩,人力物力之巨大動員與艱辛付出,相信不足為外人道。展出作品看來都有統一的規格要求,裝裱一致。全世界畫水墨畫的畫家很多,如今水墨與非水墨的界線已逾顯模糊,水墨畫的涵蓋範圍其大無邊。四五百之數當然難稱齊全,一些有代表性的畫家就未見其中,但名家仍然眾多。一個名字對於你完全陌生,並不表示畫家籍籍無名,更可能顯示你的無知。畫展中有大量今人驚喜、驚嘆的美。

這樣的水墨畫展出難得一見,難怪昨日第一天公開開放,就人頭攢動。可幸是場地十分寬敞,不覺擁擠。周末的情況就不知道了。

畫展的一個特點是按題材布展,我無意中從花鳥、山水、人物、動物看下去,最後看到現代水墨。這也就是由傳統到現代的觀賞路線,反映了筆墨技巧的發展,也反映了畫家思想、思維,即主觀世界的演變。現代水墨是按創作風格成類的,題材五花八門。

水墨畫主要是中國畫。水墨只是繪畫的媒界、技巧,可以是全球的、世界的。作為中國畫的水墨畫,點染出來的,不僅是畫面,而且有意無意的繪畫出中華文化的思維來。中華文化有諸子百家,再加上對外來文化如佛家的吸收,入世與出世並存,而在主流上,則處處展示儒家對人間、對世俗的關心。

哈佛大學哲學教授 Michael Puett 為本科生開設的中國倫理與政治課,是哈佛最受歡迎的公共選修課之一。他指出,中西哲學的顯著分野之一,是源於古希臘的西方哲學開門見山便跳入大問題裡去:我們有自由意志嗎?生活的意義是什麼?經驗是什麼?知道是什麼?等等。中國哲學家卻告訴我們別忘記了細微之事,只有從小處着眼,我們才能真正踏上「正道」。例如孔子說的是:「席不正,不坐」;「食不語」。

這也是傳統水墨畫與現代水墨畫的一個分野。傳統水墨畫愛畫身邊眼前事物,不少很細碎,現代水墨則愛寫大問題,很宏大,很哲學,很玄虛。繪畫都涉及基本技巧,如果不能深入廣泛扎根,一條捷徑是選擇其中一種,專精下去。只靠點作畫似乎是這樣產生的,可能連毛筆都不用,但必須有超強的耐性,點上億萬個點。

點其實是傳統水墨技法之一,如以米芾父子擅長和知名的「米點皴」。近代有人批評這種巧法,但問題其實不在於技法本身,而在於如何運用。在西方印象派繪畫中,用不同顏色的點形成視覺上的混色效果,是重要的特色。在畫展上,有畫家把這巧法用到對梯田的繪畫上,效果奪目。但點上億萬點而「唔知想點」的畫作亦多見。

最大問題,似乎在對想表達的內涵的認知上。真正理解了,才能明白地解釋和表達。孟子說:「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,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。」這也可視為畫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